摘要
为提高大型结构随机激励的计算效率,解决不同类型组合结构的动力求解问题,提出一种动态子结构求解方法。在各子结构界面的质量矩阵上分别附加大质量单元,并直接在大质量单元上施加两次不同幅值的虚拟激励荷载,确保相邻子结构界面上的加速度响应协调;根据不同子结构界面上的内力平衡条件和线性关系建立界面力平衡方程组,求解出能够保证各子结构之间加速度响应和内力同时协调平衡的虚拟激励荷载幅值;通过求出的虚拟激励荷载分别计算各子结构的真实响应。该方法与传统的模态综合法相比,避免了模态坐标和物理坐标的反复转换,并能直接考虑子结构的高频特性;与机械导纳法相比,减小了综合方程规模,求解更为简便,并适用于外荷载激励和地震下基础加速度激励同时输入的情况。最后通过不同类型的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随机振动中的虚拟激励法是一种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的分析方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大型复杂结构或者不同类型的组合结构的动力计算有时会采用动态子结构方法。目前动态子结构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模态综合类和机械导纳
为进一步提高动态子结构方法的求解效率和便捷性,本文在绝对位移直接求解的虚拟激励
对于一个有个支座和个自由度的离散结构,其多点地震激励运动方程可写成如下的分块矩阵形
(1) |
式中 m维列向量,和分别代表N个支座的地面强迫位移、速度和加速度;n维列向量,和分别代表结构系统所有非支座节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m维列向量代表地面作用于N个支座的力;,和分别为结构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下标“s”和“b”分别对应结构的非支座自由度和支座自由度。
将上式按第二项展开有:
(2) |
因连接地面处的支座地震力等于支座质量与地面加速度的乘积,即,此时有:
(3) |
在
(4) |
当时,也为0,则可以得到:
(5) |
由此可得,只要支撑处的质量矩阵足够大,即在结构总体质量矩阵中支撑质量矩阵处置入一个足够大的数,就能保证支撑处的地面加速度与支撑地震响应加速度相
(6) |
(7) |
(8) |
(9) |
(10) |
(11) |
式中 为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为角频率;上标“T”和“*”分别为矩阵的转置和伴随;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为虚数单位;为忽略局部场地效应下的地面节点位移;为加速度功率谱分解后得到的时间分量;为nr(r)实阵;Q为与行波效应相关的nr实阵。
(12) |
(13) |
根据虚拟激励法理
(14) |
由此可得,在结构边界处添加大质量M后,对边界施加的加速度激励,即可得到边界处加速度为的结构内部动力方程。
以最简单的两个子结构为例进行该方法的说明,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结构划分为子结构1和2,其中结构外荷载位于子结构1的内部节点上,记为。此时对于子结构1和2分别有:
(15) |
(16) |
式中 下标“1”和“2”为子结构的编号;角标“m”和“s”分别为子结构的内部自由度和界面自由度;和分别为子结构1和2的交界面上的界面力。
第二步,分别在子结构1和2的交界面节点处添加大质量单元M0(结构整体质量的1
第三步,分别在子结构1和2界面的大质量单元上施加与其实际运动方向相同,且大小、频率一致的单位简谐虚拟激励力和()。并与外荷载一起在频域内对两个子结构进行求解。此时,由于大质量单元的存在,在相同的界面虚拟激励下,两个子结构界面的加速度响应是相同的,即,原理如上节所述。此时两个子结构界面处的内力方向相反,绝对值并不相同,即。
第四步,与上一步操作相同,分别在两个子结构的界面大质量单元上重新施加另一个不同幅值的简谐虚拟激振力和()。同样地,求得该虚拟力下的界面加速度和内力绝对值结果为:,。
第五步,为保证两个子结构之间的界面加速度和界面内力同时协调平衡,也就是要求在哪个虚拟激励幅值()下,可以使得两个子结构的界面加速度都等于,界面内力绝对值也都等于(但方向相反)。因此,可以根据线弹性关系联立方程如下:
(17) |
以上方程类似两条直线求交点,比较容易理解。整理方程(17)后可求得如下式所示:
(18) |
可见,当系统只有一个交界面一个节点时,该方法也只有一个待求未知数。
另外,当子结构界面上有n个节点时,
第六步,在求出能够保证两个子结构的界面加速度和界面内力都协调平衡的虚拟激励后,就可以根据
第七步,采用以上方法对全频段进行遍历求解,即可得到结构在随机激励下的全部频域响应,根据频域解再应用Fourier逆变换,就可得到时域解。
同理,如果系统包含n个子结构交界面,利用以上方法可以联立方程组求解n个未知数。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首先以相对简单的多自由度集中质量模型进行分析,验证这一求解方法。然后再以一个相对复杂的地震和外荷载同时输入的桥梁模型,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大型复杂水电站厂房结构模型进行进一步计算验证。其中,从工程角度,子结构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界面虚拟激励法求解动态子结构的准确性和计算精度,先以六个自由度的集中质量杆件系统在水平简谐激励作用下的响应计算为例进行分析。计算模型和子结构划分如

图1 集中质量模型
Fig.1 Lumped-mass model
利用动态子结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整体结构计算结果进行相互对比验证,记结果误差值,其中,本文的子结构求解方法的幅值解为S1,整体模型求解的幅值结果为S2。计算结果对比如
单元号 (从下至上) | 振幅S2/m | 振幅S1/m | 误差/% |
---|---|---|---|
1 | 0.21988 | 0.21995 | 0.03 |
2 | 0.08784 | 0.08787 | 0.03 |
3 | 0.01591 | 0.01608 | 1.06 |
4 | -0.18593 | -0.18497 | 0.52 |
5 | -0.21534 | -0.21422 | 0.52 |
6 | -0.20626 | -0.20653 | 0.13 |
由
以某混凝土桥梁为例,全桥长为360 m,跨径布置为110 m+160 m+100 m,宽为13 m,厚度为3.5 m,两墩分别为高65和105 m、宽3.5 m的实心矩形墩。该桥三维模型和子结构划分如

图2 三维有限元模型
Fig. 2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地震加速度模型选用胡聿贤和周锡元的修正Kanai‑Tajimi加速度随机模型:
(19) |
式中 S0为谱强度因子;和分别为场地特征频率和阻尼比;为控制低频含量参数。根据文献[
根据结构的自振频率,取频率积分区间为,步长为0.5 。地震虚拟力荷载为地震加速度与大质量的乘积,其中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谱转换而来的,如公式(

图3 节点A的竖向位移幅值
Fig.3 Vertical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of node A

图4 节点B的竖向位移幅值
Fig.4 Vertical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of node B

图5 节点C的竖向位移幅值
Fig.5 Vertical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of node C
从图
动力子结构方法能够大幅度地缩减动力分析的规模,实现大规模复杂模型的分块并行求解,避免了整体高阶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效率的定量分析与具体动力模型的规模和子结构的划分有关。本算例中,整体模型计算时间为9.3 s,运用子结构计算时间为4 s,计算效率提高了57%。随着模型规模和计算步数的增加,该子结构法的计算优势也更加突出。
水电站厂房是由大体积不规则混凝土结构和上部框架板肋结构组成的大型复杂结构体系。以某水电站厂房为例,根据其结构形式特点,划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子结构,如

图6 三维有限元模型
Fig.6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根据结构的自振频率,取频率区间为,取步长为1 Hz。为验证本文方法在大型复杂结构下也具有足够的先进性与准确性,取本文动态子结构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整体结构直接求解的结果进行比较。选取子结构1上的节点a和b,子结构2上的节点c和d进行横向与纵向的频域结果比较,如图

图7 节点a在0~35 Hz频段的位移幅值
Fig.7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node a in 0~35 Hz frequency band

图8 节点b在0~35 Hz频段的位移幅值
Fig.8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node b in 0~35 Hzfrequency band

图9 节点c在0~35 Hz频段的位移幅值
Fig.9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node c in 0~35 Hzfrequency band


图10 节点d在0~35 Hz频段的位移幅值
Fig.10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node d in 0~35 Hz frequency band
从图
在直接求解的虚拟激励法的原理上提出了一种求解动态子结构的大质量界面虚拟激励法,通过理论推导与计算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借助大质量点可以保证相邻子结构的界面节点在相同的虚拟激励下拥有相同的加速度。在保证界面加速度相同,界面内力数值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保证各个子结构界面运动协调的虚拟激励荷载。从而求解各个子结构的运动方程,实现大型结构的简化计算。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界面单节点与界面多节点以及一维与多维的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大幅减小了模型整体计算求解的规模,实现了各个子结构模型单独求解,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相较于传统动态子结构方法,在处理混合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精度和简便。
参考文献
林家浩, 张亚辉. 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26-143. [百度学术]
Lin Jiahao, Zhang Yahui.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for Random Vibration[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4: 126-143. [百度学术]
Zhou Bo, Guo Wei, Han Xiaoshuang, et al.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jacket structure with Timoshenko's beam theory[J].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2016, 11(4): 438-444. [百度学术]
李永华, 李思明. 绝对位移直接求解的虚拟激励法[J]. 振动与冲击, 2009, 28(10): 185-190. [百度学术]
LI Yonghua, LI Siming.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based on solving absolute displacement[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09, 28(10): 185-190. [百度学术]
Zhao B, Wang Y Q, Chen Z H, et al. Research on the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for multi- and large-span structures to multi-support excitations[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5, 14(3): 527-538. [百度学术]
Jia H Y, Zhang D Y, Zheng S X, et al. Local site effects on a high-pier railway bridge under tridirectional spatial excitations: nonstationary stochastic analysi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52: 55-69. [百度学术]
Su Jintao, Lou Jianping, Jiang Xiaolu.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hybrid modeling[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769(4): 042077. [百度学术]
邹明松, 吴有生, 孙建刚, 等. 动态子结构高效集成的主动力和界面力处理方法[J]. 振动工程学报, 2019, 32(3): 439-443. [百度学术]
ZOU Mingsong, WU Yousheng, SUN Jiangang, et al. A method to deal with external and interface forces for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dynamic substructure analysis[J].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19, 32(3): 439-443. [百度学术]
孙宜强, 陶江平, 王波. 基于波分析的动态子结构法及其在船舶管系振动计算中的应用[J]. 船舶工程, 2021, 43(增刊1): 299-302. [百度学术]
SUN Yiqiang, TAO Jiangping, WANG Bo. Dynamic substructure method based on wave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ibration calculation of ship pipe system[J]. Ship Engineering, 2021, 43(Sup1): 299-302. [百度学术]
姜东, 徐宇, 曹鑫, 等. 行星轮系动态特性分析的重复超单元方法[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7): 67-70. [百度学术]
Jiang Dong, Xu Yu, Cao Xin, et al. Repetitive super-element method of dynamic analysis of planetary gear system[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20(7): 67-70. [百度学术]
郑史雄, 贾宏宇, 张金, 等. 直接求解多维多点非平稳激励的虚拟激励法[J]. 工程力学, 2014, 31(1): 85-90. [百度学术]
ZHENG Shixiong, JIA Hongyu, ZHANG Jin, et al.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of direct solving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support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4, 31(1): 85-90. [百度学术]
王永岩. 动态子结构方法理论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3-14. [百度学术]
Wang Yongya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Dynamic Substructure Method[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13-14. [百度学术]
DING Yang, LIN Wei, LI Zhongxian. Non-stationary random seismic analysis of long-span spatial structures under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support earthquake excitations[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7, 24(3): 97-103. [百度学术]